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分析
文章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更新时间:2010-3-2 10:20:57
3、2 加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技术是企业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关键之一,国内的中小企业大多数在这方面上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是由于资金的问题,因为技术开发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这正是所欠缺的。另一方面虽然能勉强进行开发技术,但是缺少创新。针对这些问题中小企业可以与大企业合作,大企业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必然要摆脱大而全”的生产体制的桎梏,求助于分工与协作,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依赖性,为中小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和生存空间,所以称这种相互信赖关系为生存互补战略。从政府角度考虑,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和各种媒体为企业提供国家政策法规、行为发展趋势、投融资渠道、科技成果、技术需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信息服务,帮助企业提高市场预测和快速反应能力,提高管理水平。
3、3 加强与国外的联系
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对方的需求,传达自己的意思,二者缺一不可。在国际交往中,由于语言的差异。使双方沟通不尽人意,但可以讲究一些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如果不了解对方的心思。可以通过询问的方式来回复他,这样会对这些信息有一些把握,从侧面看到他的想法,然后在反馈他所需要的信息。
3、4 规范和清理有关中小企业的税费制度
(1)我国应规范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制订应体现企业公平税负、平等竞争的原则,取消按所有制性质和经济性质制定的税收政策优惠,对一部分具有特殊功能确需特殊优惠的中小企业(如福利企业),也应实行先征后退或定向补贴的做法,以维护税收政策的同一性和完整性。其次,对新开办的中小企业也应实施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其创办企业。如日本对于新开业的中小企业所购人或租借的机器设备(须经认定)和既存企业为提高技术能力而购入或租借的机器设备,在个年度里或是作30%的特别折旧,或是免交7%的税金。我国各地区目前虽然有一些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受惠对象的税收减免政策,但还不够规范化、系统化,今后应逐步清理、规范和完善并上升到法律形式。
(2)税收政策的改革思路。逐步剥离目前由企业承担的一些公共事务与社会职责,企业只承担生产与经营职能。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和收人机制,明确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费用都应主要由税收来承担,不应再向使用者或受益者收取额外费用。要通过规范税收制度,在清理不合理收费项目的基础上变费为税,使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企业的负担稳定在合理的水平上,甚至可以向中小企业倾斜。制止公共部门利用自己的地位侵害其它企业的利益。加强对公共部门经营行为的监督和检查,逐步建立公共部门产品与服务的定价听证制度,降低登记和最低注册资金的标准,从根本上解决减轻中小企业负担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