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宁洱“清明上河图”在节庆中大放异彩

2010-10-29 来源:宁洱信息网 点击数:1818

    首届中国普洱茶马古道节的重要活动之一—首届中国普洱茶马古道文化书画摄影展拉开帷幕,宁洱县委、政府举行了盛大的开幕仪式。其中,宁洱县本土画家陈启富先生历经5年半潜心创作的《普洱府秋集图》在展出中吸引大众的眼球,在节庆活动中大放异彩。

    《普洱府秋集图》国画长卷气势恢宏、笔法细腻,全长18,高1.4,采用熟绢本兼工笔带写意的中国风俗画形式创作而成。“是100多年以前滇南政治、经济、军事、工业、文化、宗教、娱乐等中心重镇的古府所在地——普洱的经济、文化、军事、建筑、运输、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加工、农耕、民俗、等等的生产生活状况的历史再现。”

    画卷集中展示了普洱清朝年间的城市布局,再现了普洱府当年无尽繁华的景象。画卷所容动物、植物、房屋、店铺的种类、数量之多,超过千计,难以数计;图上描绘着农民、政客、贩夫、走卒、戏子……约有3000人左右各类社会人物,中国的56个民族也全部融于其中。画中人物仅高约4厘米,但人物的五官、服饰、动作清晰可见,栩栩如生,特别是世居滇南的哈尼、彝、傣、佤、拉祜等少数民族,更是神态各异,抬眼能辨。

    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普洱茶从茶铺、茶坊、茶室到生产、加工、营销、茶艺的全过程和普洱茶市人来马往一派热闹非凡的宏大贸易场面,生动再现了以清朝皇家贡茶文化为中心的普洱茶文化的辉煌历史。描绘了清朝年间,普洱古府府城内外、大街小巷繁荣的茶马集市、秋收季节的农村田野、茂密的热带雨林、车水马龙、人背肩挑的繁忙景象。画中涵盖了普洱古府历史民族民间风俗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种传统手工艺,如活字印刷、造纸、木雕、制伞、酗酒、制茶等应有尽有;中国美食如“狗不理包子”,云南美食如“宣威火腿”、“过桥米线”、“磨黑盐”、“玉溪刀烟”等尽在其中。好似一部反映清代滇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民间风俗、民族服饰、民族文化、茶文化、非物质遗产的百科全书。在研究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南方民族民居等建筑文化、交通运输、美食文化、民风民俗文化及国内外宗教文化、雨林植物文化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国防部马列主义哲学研究所所长黄宏少将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画展,说:这幅画很大气,看到这幅画令我想起了国宝《清明上河图》,作者较好反映了普洱茶的历史风貌和宁洱地区的繁华和时代变迁,传递了边疆各族人民开发和捍卫祖国边陲的历史贡献。当前文艺创作存在着浮躁之风,但宁洱的美术工作者很勤奋,功力很好,自己看了很感动,没有长期的生活积淀难以创作出如此震撼人心的作品的。”

    本次书画摄影展共展出摄影作品160余幅,书画作品20余幅,涉及茶马古道以及沿线的民族、民风、民俗、风景、文化、建筑等诸多方面,是集多种社会元素为一身,集中展示茶马古道相关文化的一次文化艺术活动。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本月25日。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丁艳波,市政协主席白文彬,县委副书记、县长饶明勇一一签名。()(李源红 文/图)